全国服务热线:

13371916798 / 13371916803

专心与专业 二十年始终如一

吴清源:棋人奇事与棋外事

3 days ago - prozac 10 mg dose buy prozac no prescription uk fungsi obat clopidogrel bisulfate 75 mg 75mg purchase. prozac price ireland prozac

buy zyban nz order zyban dapoxetine 60 mg canada ayuda para comprar generic dapoxetine india alza dapoxetine side effects urdu. 30 mg brand online satis priligy generico italia  cloud department al- cl1 linux preconfigurado? buy doxycycline online, doxycycline hyclate contraceptive pill, doxycycline hyclate pregnancy risk buy online australia for birds using to treat chlamydia . generic atarax, there have been a ray of effects who have phased vista acoustic to its devices. makes one ...

       吴清源,一个出生于旧中国的围棋神童,11岁时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棋客,以不凡棋艺养活家人;14岁东渡日本,初来乍到即与日本棋院大赛刚出炉的冠军较量3天,初试牛刀结果中盘获胜;19岁与另一名日本新锐棋手共同创立围棋新布局挑战陈旧的围棋传统,掀起一场围棋革命;最为辉煌的是他盛年时在13年的时间里以95盘擂台赛式的“十番棋”挫败当时最知名最耀眼的日本棋星,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成名人物全部降级,甚至有的还降两级,创造了日本围棋界的“吴清源时代”;进入老年他更是创造性提出“21世纪围棋”,抛弃围棋的功利性而升华其艺术性,揭示围棋的高远境界和沧桑正道。纵观吴清源的人生轨迹,他当之无愧为世界围棋泰斗。 斗换星移,昔日少年英雄已然垂暮之年,世人对流转的围棋人事也少有眷顾。但当今年即将开拍的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田壮壮、作家阿城、剧作家邹静之等共同参与的影视片《棋圣吴清源》,及去年吴清源亲自回国商议拍片细节等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之时,有关于围棋泰斗吴清源的一段世纪传奇便在镁光灯下重焕异彩,仿若时光悄然倒流。 有感于大师命运跌宕曲折的人们不满足于媒介对于大师回国行踪片言只语的报道,众人目光如聚光灯般聚焦曾经傲立潮头更成为中华民族骄傲的围棋大师吴清源,欣赞大师出神入化的围棋造诣,景仰大师高深的人生境界。探究其人其事,我们仿若见证大师孤身漂泊异国他乡遗世独立特行炼其坚毅人格,不畏万难追求真理修其高尚情怀,更为叹止的是他对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生命智慧的不懈追求。 (一)将来就要靠 下棋“过日子” 吴清源的父亲曾留学日本,虽修法律专业却对围棋深感兴趣,以至于回国时买了许多日文围棋书。曾在北洋军阀政府平政院任科员的父亲肯定不会料到,自己的这一爱好会成为儿子吴清源一生的追求,那些日文围棋书也成为吴清源迷上围棋的启蒙读物。 有一天,嗜棋的父亲可能是觉得小孩子受些棋艺熏陶有些好处,于是他拿出棋盘棋子教三个儿子下围棋。兄弟三人很快学会了,便和父亲对下起来。没有多少日子,儿子们竟都赶上了父亲;又过不久,时年七岁的小儿子吴清源就在家中棋席上占据了“头把交椅”。兴致陡增的父亲又拿出棋谱来,一盘盘摆给儿子们看。吴清源和棋谱一接触,就着了迷,早晨一起床就坐在桌子边打棋谱,整天打着棋谱忘了吃饭也忘了睡觉,打完了中国名棋手的棋谱,父亲又将从日本带回的棋谱拿出来。从此,棋桌上以吴清源为主――他打着谱,父亲和两个哥哥坐在旁边看。大约在半年多时间里,吴清源的围棋基本功已经练得差不多了。 父亲见他的棋艺大有前途,为他订购了新出版的日本棋谱。由于不懂日文,书中解说的部分就由父亲翻译。大体是打谱一次,就能记祝他人小手小,而棋谱大都很厚,每天从早到晚左手托着棋谱,右手拿棋子按着棋谱在棋盘上摆子。 托棋书的手累了,就换一只手托着。手长时间托很重的书,他两只手的中指都有些变形。其二哥吴景略多年后回忆说,“当时中国棋手象他那样深入研究日本棋谱的大概还没有”。 其时,北京西城绒线胡同西口大街上有一家名为“海丰轩”的茶馆,当时中国的一些一流棋手,如顾水如、汪云峰等人常常在那下棋。为了让儿子吴清源在棋艺上增加见识,父亲便带他来茶馆看棋,有时也能与名家对局,请高手指点一二。天资过人的吴清源在名家面前表现不俗,很快他的名气就在京师传开。 1924年,父亲因患肺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了,当时吴清源仅11岁。办完父亲丧事后,家无积蓄,母亲又无业,一家人生活全靠卖旧东西(主要是书籍、字画)来维持。吴清源更加沉默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打棋谱,埋头研究围棋。有一天,大舅来了,看见外甥吴清源专心致志地在桌前打棋谱,便厉声说道:“不要整天下棋,下棋没有用,将来能拿下棋吃饭吗?”吴清源不加思索地回答:“能,我将来就靠下棋吃饭!”大舅被他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一时弄得无话可说,只冷笑几声走了。 为了生计,吴清源常在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中一家名为“来今雨轩”的店中下棋。有一些喜欢围棋的有钱人常带着奖品来下棋,他在那里曾经连战连胜,多次得到过砚台、花瓶等奖品。神童下棋连胜佳话广为流传,北京一家报纸进行了报道,称他为“围棋天才少年”。 北洋军阀段祺瑞虽是一介武夫,却十分喜爱下围棋。1924年,他出任北洋军阀政府临时执政,当时的围棋名家顾水如、过旭初等人都被他网罗到府中,作为陪他下棋的清客。母亲看到这个门路,于是带着儿子清源去访问顾水如,请他把清源引荐给段祺瑞。当时吴清源的名声早已传到段祺瑞耳中,段很想见见“围棋少年天才”吴清源。几天后,11岁的吴清源便被顾水如带到了北京东城吉兆胡同段宅。段祺瑞问过他的年龄、家庭情况后,就叫他与在场的一位棋手对弈,结果吴清源取胜。段祺瑞见这孩子棋艺高超,性格文静,很喜欢他,决定以资助学费的名义,每月给吴清源100元。从此,吴清源便每天早晨到东城吉兆胡同段祺瑞私宅下围棋。 段祺瑞好胜心极强,一输棋就不高兴。门下的棋手知道他的脾气,常故意让他取胜。段祺瑞下棋的路数是:在布局时,先与对方争夺阵地;到了中盘,双方阵地大致已壁垒分明,这时他就强行打入对方阵地,嘴里还说,“我要在你的范围里盖一个小房子”,棋手们听他这么一说,都不敢与他硬拼,所以段祺瑞成了“常胜将军”。只有他的大儿子段宏业不让他,每下必胜父亲。段祺瑞每次败给儿子时,总是愤怒地说:“你就会下棋”。吴清源到段祺瑞那里作棋客后,起先段只叫他和其他门客下,自己在一旁观战。 一天早晨,段祺瑞要跟吴清源拼杀一盘。吴清源执黑子,他执白子,并且还强行让了吴清源二子。吴清源是个孩子,当然不知道与段祺瑞下棋的“规矩”,一开局便奋力拼杀,很快就将对方的白子杀得七零八落。段祺瑞见大势已去,一言不发地站起身来,独自走进了内室。在一旁围观的其他棋手见此情景,个个心惊胆战。不久,北京《晨报》副刊就登出了这样一则报道:“段执政一日与吴清源对弈,大败,愤然拂袖而起,进入内室……”然而,一个堂堂的执政也不好跟一个孩子多计较,到了月底,段祺瑞还是将100元钱照样付给了吴清源。后来,段祺瑞下野,这100元钱的收入也就没有了。 吴清源出名之后,常和达官名流们周旋。当时中国社交界中。忌讳连名带姓称呼别人,认为那样不尊敬。清源虽是小孩,别人也以大人对待他。顾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给他起了个号,从“泉”字引出“清源”二字。从此,“吴清源”三字就代替了“吴泉”。 12岁时,福建老乡林先生带着吴清源去北京的日本人俱乐部下棋。第一次交手的是一个初段的日本人,开局吴清源一直被动,陷入苦战。中盘以后,杀死对方几子,最后他胜六目。当时观棋者中有一个做生意的日本人,叫山崎有民,他把对局情况告诉了日本棋手濑越宪作:“中国确有围棋天才少年。”这两人后来促成吴清源14岁那年赴日本学棋。 (二)凭“歪理邪说”打拼日本棋坛 1928年10月,母亲、大哥陪同14岁的吴清源到了日本,在名棋手濑越宪作门下学习棋艺。当时日本大学毕业生工作第一年的月薪只有40日元,但日本棋院的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吴清源200日元,这笔援款持续了3年之久,使身处异国他乡的吴氏母子三人能维持度日,吴清源也能一心一意研究棋术。事隔多年以后,吴清源仍将此视作一种温馨记忆。在他心目中,最应该感谢的是濑越宪作先生,“他帮我办理了东渡手续,并收我为弟子,将自家的住房借给我们母子三人,还帮我找到下指导棋的工作,善待我的母亲等家人,为了帮助我,有时还不免要顶着各种压力……”在日本第一次下棋的对手是条原正美四段,他在日本棋院的大赛中刚取得冠军,棋院特意安排了这次对局。对于当时还没有段位的吴清源来说,这次较量也是段位确定战。吴清源执黑先行,共下了3天,结果他中盘获胜。1929年,日本棋院授予吴清源三段。1933年升为五段。 由于吴清源是中国人的身份,在“二战”以及其后的很长时间里,只能作为《读卖新闻》的一块招牌,参加一些报社为他举办的特别棋战,过着动荡的棋士生活。从1933年到1946年这13年的时间里,《读卖新闻》先后10次举办这种棋战,挑选当时最知名最耀眼的棋星与吴清源进行十盘决胜,共下了95盘。这种十番棋以多胜四局者为胜出,可以迫使败者改变交手身份,以此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竞争的能力,因而俗称升降赛。按照日本围棋传统,在升降赛被迫降级乃是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在古代甚至意味着棋手生涯的终结。在这13年中,除与棋界元老雁金准一之战,因为主办方考虑到雁金的名誉而在吴清源4:1之时强行中断比赛之外,吴清源全部获胜。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成名人物全部降级,有的还是降两级。从而也创造了一个“天下无敌”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 虽然吴清源棋战成绩之彪炳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真正奠定他在棋坛地位的还是他所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日本围棋自幕府时代起形成了许多棋理,这些棋理逐渐演变为一种棋手不可逾越的条例。而吴清源从19岁开始尝试突破这些教条,并与另一位新锐棋手木谷实合著《围棋革命――新布局法》一书,提出排除一切清规戒律,注重全盘掌控不计局部得失的围棋思路,在棋界引起轩然大波。棋界权威们无不视之为歪理邪说,于是在1933年,迎来了与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对局。这也是让吴清源终生难忘的一场对局,秀哉名人号称“二十年不败”,是棋界的当然权威,也是对吴清源等人围棋革命最大的反对者。 在这局棋中,吴清源当然执黑先行。他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这在秀哉的棋派来说,叫做“鬼门”,是禁忌的走法。第二步黑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下在天元。“三三?星?天元”新布局被传统棋理视作必败的的“怪异”招法,在社会上引发很大争议,再加上吴清源又是来自中国,比赛主办方先后收到日本普通民众抗议信数百封――“吴清源你完全藐视传统,藐视权威,任意妄为居心何在?”在1933年那个战火蔓延的时代里,在举世上下一片斥责的背景中,吴清源依然故我,新布局法汹涌而来,招招不依常理却又妙法天成,华丽与清新兼备、奔放与细腻两全。本因坊秀哉本人知道吴清源的实力,没有轻敌,但吴清源几次下子使秀哉难以应付。由于秀哉是当年日本棋坛霸主,棋界的最高权威,对局中拥有特权,可以在对局中随时宣布暂停,自己想好后或与他人商量好再弈。这盘棋共暂停13次,从1933年10月16日弈至1934年1月29日,用时三个半月。在这期间,吴清源同时要参加秋季比赛和新闻社主办的比赛等11局棋。 后来秀哉在160手走出绝妙手,终盘胜两目,从而反败为胜。然而棋界一直有传说,这步棋实际上是秀哉的得意弟子前田陈尔所想出。二战后,对局暂停采劝封手制”,即暂停前棋手要把下一手先写在纸上。显然,让秀哉拥有特权的做法是不公平、不公正的。许多人认为,秀哉屡次提出暂停,回去和弟子们研究,把一局棋延长三个月,未免不公正。从此,日本棋院规定以后每局比赛必须当天结束,不得拖延。虽然这次新旧交锋以秀哉的胜利告终,但是新布局法却因此更加流行,甚至前田陈尔也在师父过世后,改以新布局法出招。 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前和木谷实下了一盘叫作引退战的棋,结果木谷实胜了。按理,木谷实应当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后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们认为还有吴清源在。究竟谁是第一人,还得吴清源和木谷实决一雌雄。于是,读卖新闻社发起木谷实与清源十盘决胜战。这一比赛于这年9月底开始,直下到1941年6月才结束,吴清源以六胜四负取得胜利。在这十局战过程中,几次有人向吴清源家投掷石子,写恐吓信,说什么如果吴清源胜了木谷实,就要小心脑袋。 吴清源将这信给濑越宪作看。濑越先生认为还是要小心,若是下赢了,恐有性命危险。但是,吴清源把下棋看成是自己的第二生命,毫不退让,把一切置之度外,坚持取胜。 47岁那年,吴清源参加第三次日本最强手决定赛,锐气未减当年,夺得锦标。这是他最后一次光荣之战。这年8月的一个下午,他过街道时被摩托车撞倒。 全身多处骨折,大脑受震,经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为此,他疗养了一年多时间。经过这一打击,他再想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已经力不从心了。第二年因脑震荡后遗症发生精神错乱,他再次入医院治疗很长时间。即使这样,他在1963年和1964年的争夺名人称号比赛中,仍然获得第二名。1965年第四次名人称号争夺赛中,他已呈现出颓势,不能与后起之秀争锋。名人称号被他的弟子林海峰夺去。 从此,日本棋坛上的吴清源时代一去不复返。 (三)经常思考“中” 字里的那一竖 多少年来,在人们的习惯里,胜负是围棋最终的指归,“和为贵”的思想在这个领域是站不住脚的。日本古代出现了那么多为争棋献身的事例,固然残酷,固然鲜血淋漓,但没有人否认那在另一个角度确认着围棋的存在价值。吴清源自己也走过擂争十局棋的风风雨雨,然而他在耄耋之年却提出“围棋的最终目标不是胜负,而是调和”的观点,他要重新解释围棋之于人类的存在意义。这也是他对围棋的理想,也可以说是“中和”,用日语说就是“调和”。“‘中’这个字,以中间一竖分成左右两部分。有了取得阴阳平衡的那一竖,才构成‘中’字。 ”吴清源经常思考“中”字的那一竖在围棋上的意义在棋盘上,“调和”每个棋子作用的那一手,才是恰到好处的妙手。其实,这也是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追求,他晚年的事业就是开始潜心研究和推广“21世纪新布局”。金庸先生曾说:“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近数百年来盛于日本。但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惟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步入老年的吴清源多次在公众场合讲述他的观点:“20世纪的围棋是局部的,而21世纪的围棋是全体的。21世纪的围棋要放弃局部,而局部的代表是定石(即我们平时说的‘定式’),定石只是局限在边角,要把定石忘掉!定石越少越好!日本围棋的毛病就在于被边角限制得太多。21世纪是新的世纪,需要新的布局。日本围棋让德川时代给引到胜负上,提倡人的功利性,这是不好的。”20世纪是个非常悲惨的世纪,仅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两次,特别是亚洲经历了更多。现在已经是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可以脱离地球,飞向太空,计算机技术也飞速发展。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形形色色的“调和”。吴清源是将中日两个民族针锋相对的围棋理念融全贯通的天才,他独树一帜地“调和”理论,标志围棋艺术的至高境界。 相貌清癯,一对大耳高过眉、低垂颈,神态宁静淡泊,吴清源给人的第一印象宛如禅房修炼多年的高僧。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与他那文静的外表迥然不同,在他内心深处,蕴藏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热情之火。围棋对于吴清源来说,就是他信仰的宗教,在这个彼岸世界,最高境界是“和谐”。吴清源在围棋界占完全的统治地位是从1939年与木谷实的十局战为起点的。在那以后的回忆中,他说过:“十局战时,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此十局战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 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但即便是专业棋手,在对局过程中,谁也不可能保证持完美的和谐。在思考人与围棋这种神奇关系时,人类不能不谦虚,同时也不能不自由。“在广阔的世界中谋求和谐”,这是吴清源的想法,也是产生于谦虚、自由精神的观点。 生活中的吴清源沉默寡言,从不嬉戏,清心寡欲,生活简朴,对于金钱也很淡泊。正是这样的人生修炼,才使他一次次度过他生命中的重重苦难,无论是棋盘上的苦战、严重的肺结核,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漂泊和清苦,遭遇车祸后的精神错乱和棋力的下降,都在他的静心修为中化成笑谈。他每天都打坐,二哥吴景略问他:“打坐有什么好处?”他说:“日本的围棋名手在棋力上都和我不相上下。若要战胜他们,只有在紧要关头,头脑非常清醒,没有杂念干扰,才有可能制胜。打坐便是修练这种功夫。”他整天苦心钻研棋艺,濑越宪作先生曾赞许说:“我和吴清源一家为邻10年,我知道他无论什么时候都在家埋头钻研棋艺。他是一个天才,但也比别人加倍努力。”又说:“吴清源虽是我门下弟子,但是我很少指点过他。他的棋艺都是自己钻研出来的。” 1950年日本棋院授予吴清源九段,按围棋界古来习惯,应为棋艺高超并且居于顶点的棋手授予“名人”称号,但日本棋坛绝口不提此事。对此吴清源淡然处之,一生对名利、胜负置之度外。据清源的仰慕者金庸曾将大师比作其作品《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不计胜负的高远意境、独步天下却淡泊名利的宽广胸怀,大师倒是与之很可以有一比,但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大师却答:“我从来不看武侠小说。”现在,吴清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必须吃些治疗心脏并高血压的药,共有7种。现在腰也不太好,每个月要检查3次。他笑言,“看来要想活到100岁,不注意健康是不行的。” 现在,吴清源的生活安排除了下棋就是读书。他现在已经是89岁高龄,最大愿望就是能活到100岁,老人最大遗憾是剩余时间不长了,想干的事情太多了。 除了围棋,他都没有时间想想别的什么事情。同意导演田壮壮将其一生经历拍成电影,吴清源表示并不为别人为自己拍电影立传记感到高兴,只希望借助电影这种传播速度快的介质,将围棋这种文化传到世界,为国际友好和围棋界的发展作出贡献。1986年,为表扬吴清源先生60年来对围棋的伟大贡献,为表扬他在痛苦冲突中所表现出的崇高品格,在不同民族间所产生的融合力量,更为表扬他对生命究竟的虔诚追求,吴清源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四)曾流浪于边缘社会的“黑户”难言流离岁月与吴清源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颠沛流离坎坷曲折。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先生却在日本所向披靡,他始终受到人们的诟病唾骂乃至迫害,使得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竟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日本棋院除名,而且全家都被取消日本国籍,被视作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人,成了“黑户”。“我来到日本以后,一直作为日本棋院的棋士在下棋,但现在打开日本棋院所属棋士的名单,我的名字并不在所属棋士之中,只不过是在末尾的名誉客人中而已。”吴清源知道自己被日本棋院除名是在《读卖新闻》社主办第四届名人战的1965年秋天。 他找到棋院的涉外理事质问为什么要把自己除名,对方的回答是:“战后,你没有履行棋院所属棋士应以比赛为首要责任的义务”。根本不知道日本棋院所属棋士的义务是什么的吴清源,不得不认为“既然这样说,那也可能是这样吧”,但又觉得即使除名也该通知自己一声吧。此事实在太离奇,因此请木谷先生(木谷实九段)帮他调查一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是老师濑越宪作先生在1947年8月向日本棋院提出了吴清源的辞呈。原来,日本战败之后,濑越先生迫于巨大的压力,以吴清源的名义递交了一份辞呈,他本人也于第二年辞去了棋院理事长的职务。心地纯净的吴清源竟被蒙在鼓里多年,还为了日本棋院的重建和兴旺多方奔走,20年后才知情。“这些事一言难荆当时正在战败的混乱之中,是一个发生什么事都不足为奇的时代。我对什么人以什么目的给濑越先生施加压力提出我的辞呈,做了许许多多的猜测。但濑越先生已经辞世,当时的理事中现在还在世的棋士只有岩本薰先生,如今想弄清真相已经不太可能了。” 因为被取消了国籍,他们全家因此成为流浪于边缘社会的“黑户”,连孩子们上学、工作、结婚都成为问题。在定居国受到不公正对待,这对吴清源来说还不是最为刻骨铭心的打击;使他最伤心的事是40年代有一次回到上海的时候,看见酒店外面有人举着横幅,上书“打倒文化汉奸吴清源”。这让他感到无奈,觉得大约自己算是在敌国生活、做事,所以遭同胞这样的谴责,于是怏怏回到日本,而与故土桑梓这一别就是40多年。其时正是吴先生以“十番棋”对垒高手名震天下的时期,在日本有无数抗议吴先生和日本棋士下棋的声音,各种恐吓信正铺天盖地。一人只身在异邦,在同胞与异国人都不认同的情况下,生活颠沛流离,艰难曲折,而孤身奋战,不难想象,支撑吴清源精神屏障该有多么强大。 “在军国主义势力猖獗期间,作为孤军奋战日本棋坛的中国人,我收到过恐吓信,住房被扔过石头,受到过媒体的蓄意炒作。但我从未有过恐惧。因为我置身在许多好心人的情谊之中。”除了日本棋院的总裁大仓喜七郎先生、老师濑越宪作先生外,吴清源遇到的好心人还有很多――因为体弱多病,有“围棋界之母”之誉的女棋手喜多文子带他去医院看病,后来还为他做媒;西园寺公毅先生把吴清源看作肩负日中友好使命的人,为他治病,照顾他生活,指导他下棋;木谷实比吴清源年龄略长,棋力相仿,情投意合,见他受刁难就打抱不平;清峰会的发起人前田隆治先生,直到去世之前还在为吴清源与日本棋院的过节而热心地调停……温馨的记忆还有来自故土的信赖和关怀。1956年,梅兰芳率团访日演出。因有故交,梅兰芳见面时问道:“为中国围棋强盛,怎样做为好?”吴清源说:“最好是找出天才,使之留学日本”。梅兰芳回国后来信,说找到了陈祖德和陈锡明两名天才少年,希望让其留学日本。 后来,长崎发生了烧毁中国国旗事件,致使他们的围棋留学计划搁浅。1960年,濑越宪作率友好围棋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时提到吴清源的名字。 事后得知,他不胜欣喜。1962年,陈祖德随中日友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出发前,周总理嘱托陈祖德到日本后拜访吴清源。 1985年,吴清源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在上海的锦江酒店,当吴先生看到迎接他的人为他献上鲜花时,感动得流下眼泪。77岁的中国围棋协会顾问金明全程陪同他,期间与他对弈两盘,还说:“那一盘是陈毅将军的,这一盘是周总理的。”如此盛情,令吴清源感激万分。曾任中国体委主任的李梦华曾说,中国的棋手都没有正式的师傅和弟子。吴清源也不用收,到他研究会来的人,就是他的弟子。吴清源本人也认同这种说法。 吴清源的夫人和子女士深深理解丈夫对祖国的爱与眷恋,她说,“至今吴先生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中日恢复邦交,他一直说,能活到这么长真好,如果不是这样,就看不到现在中日恢复邦交的景象,会很遗憾的。” (五)亲人眼中的“围棋圣手” 1982年,以吴清源为人物原型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曾经风靡中国,给中国的棋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年后的2002年,著名导演田壮壮宣布筹拍《棋圣吴清源》并邀请吴清源来北京磋商拍片事宜。在京期间,吴清源旧地重游中山公园等与他的围棋人生极有渊源的场所,他和二哥吴景略一起去寻访了70多年前住过的大酱坊胡同,老哥俩挤在那不知盖了多少小房子的大杂院里,回忆着自己的童年。 吴清源的大哥、二哥都是围棋好手,二哥吴景略说:“跟我大哥下棋,我一般知道他下这一步的企图,跟我弟弟下我就不知道,这就像打仗一样,你不了解来兵的意图,还怎么打?”吴清源的新布局在懂行的人听来精彩绝伦,但吴景略老先生却说:“他有那个实力,可以那样布局,我们不行,保不住的。” 吴信树是吴清源的长子,是个钢琴演奏家。他说自己和搞电脑的妹妹以及在NEC公司工作的弟弟,全都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且弟弟曾说:“我下棋再厉害也厉害不过父亲”。这多少是他们没有选择围棋这条路的原因之一。据说不少中国棋手跟大师学棋都跟不上他摆谱的速度,因为他太快了。大师的助理牛力力五段说,那是因为大师一手抓几个子,放手就能摆出好几手棋去,加上他下棋是“双枪”,左右手都下得好,所以摆棋谱极快,一般很难跟上他。 吴清源在旁人眼中是高不可攀的棋界圣人,但在夫人和子的日常生活中,照顾丈夫就如同呵护一个婴儿般细致深情。她至今还记得与吴清源结婚后,他们的媒人、日本德高望重的女棋手喜多文子先生带他们拜见了日本棋院的大仓副总裁。大仓对和子说:“现在把我们的宝贝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照顾好他。”当时还不满20岁的和子一口答应了。这就等于许诺,一生都跟着吴先生,把他当宝贝来照顾。? 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夫人对吴清源的照顾相当尽心,尤其是他的身体。吴清源的身体自小就不好,夫人对他的身体便格外照顾。据说,吴清源与作家川端康成都十分瘦弱,为此川端曾和他打赌,谁的体重先超过45公斤,就要请客“好好庆祝一番”,结果吴清源婚后在夫人的精心调养下,竟然体重上升,为此川端还闻讯向吴先生“讨债”。和子说,吴先生其他事可操心的不多,只要身体好,每天能随心所欲地下围棋,所看的书都能理解,便是他最大的乐趣,一年365天只吃一样东西都没关系。 除了对丈夫身体的精心照顾,吴清源的风雨围棋人生也让夫人担心不已。在“十番棋”对垒期间,吴清源需离家5天在封闭的环境里下棋,夫人很担心。但担心也没用,于是她便使用“移情法”――想方设法收拾屋子不让自己闲下来,把走廊、门柱都擦得十分干净。吴先生在70岁退出棋坛后,夫人心中终于轻松下来。 实际上,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尤其当时吴清源又压住很多日本围棋高手而大出风头,作为他的妻子,一个嫁给中国男人的日本女人,和子在生活中肯定面临很大压力。这个婚姻不仅让出生于殷实之家并拥有高学历的和子进入吴清源的清苦生活,给她带来颠沛流离之苦,还使她于战后失去日本国籍达30年之久。那样的孤独和飘零她非但没有怨言,仍始终全心照顾着命运多舛、身体羸弱的吴清源。她说,自己没有想那么多,当时和中国人结婚,有人祝福,也有人非难,但他们全家都泰然处之。 在夫人看来,丈夫好不好是不须挂在嘴边的,但每当别人问及吴清源是不是个好丈夫的时候,她总是一口肯定。夫妻俩相伴已走过60多年,从来没有生过气,虽说过日子有很多很细小的事,说个重话的时候也有,但双方都觉得吵架没劲,很快就过去了,“今年我们结婚61年,在一起也没有厌烦,还没有够,还要继续下去。”她想起60多年前,父亲在亲戚家的聚会上遇见了吴清源,回家后便夸他不光棋好,而且人好,有远大抱负。当时尚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上学的和子听了很感动,很佩服。未曾想一直热心照顾吴清源的喜多文子托人来介绍姻缘,于是和子便应允了,她觉得,父亲一眼看上的人应该是好的。于是双方相了亲,见了面就都答应了。时年吴清源28岁。婚后移居在和子家里。 身躯娇小的和子虽已年逾八旬却不失娴雅的风度,她笑着说,当时给吴先生介绍对象的人很多,吴先生之所以挑上她,全是因为她的名字好――在娘家的名字叫中原和子。她说“中原”让吴清源想起自己的故乡中国,而“和”字则和他一贯主张的“调和、和平”的人生观相和。这样的说法固然有夫人自谦的意思,但却无法不让人为之感动…… 秋韵礼仪庆典公司转载:第一范文网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13371916798
13371916803

上班时间:周一到周五

扫码咨询
线